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广州人心里的思念,是一碗云吞面

2018年12月22日 转载自:好食记 作者:郎麟

第2页(共2页):广州人心里的思念,是一碗云吞面[2]

面大约就是“细蓉”一两左右,“大蓉”二两左右。

但有一点,传统云吞面云吞应该在面下,埋入汤中,面则一部分泡在汤中,一部分盛在汤面。讲究的还是先吃面,不因面在汤中泡久了变软,影响口感。

但在如今,许多店家已经不懂或者为了造型好看,云吞在上或者在下,没那么讲究了。

作为广州特色的云吞面,如今在香港反而名声更响。

其实香港那几家知名的云吞面店,比如麦奀记、何洪记,都是当年广州西关地区知名的云吞面档口,创始人或者后代到了香港后又支起了家传的摊子。

在广州,云吞面虽然每家饭店里几乎都有,但还保留着老传统的云吞面馆,仍需用心寻找。

蔡澜有一年到广州,大概是没吃到传统的云吞面,发出感慨说虽然云吞面发源在广州,但“广州的饮食有种暴发户的心态,容易过了,其实越简单越好”,还说他“想翻香港食”,广州饮食界的人对这番话很不服气。

香港的云吞面和广州的云吞面我都吃过,公允地说,蔡澜那句话所提倡的,只是让食物回归到本质,而他说想回到香港去吃云吞面,也更多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情愫所致。

这也再次证明了,云吞面对于广东人的故乡情节。

在广州,我吃过一些云吞面后,私人推荐里,只去这两家试试即可。

一家是大同路和隆里20号的吴财记面家。去的时候是夜晚,一条很不好找的小巷子,望进去有灯火招牌。

走近,吴财记面家的招牌和云吞面世家的宣传映入眼前。

这是扩展出来的档口,旁边的老房子也是店面,门墙上还斑驳着某个时代的语录,里面是吴财记的发展历史与当年用的做面的工具展示,还有一口西关古井。

虽然已晚,但来就餐的人依旧很多。这里面有老街坊新邻居以及如我一般的旅人。

大风扇在外面转动着,维他奶和热腾腾的云吞面摆在桌子上。韭黄正好,汤底不浑,面条微黄,云吞在下,是传统的金鱼尾。馅料是大肉,一口下去,几乎滑入喉咙,面条也韧劲十足。

望着墙上挂的老照片,一刹那很恍惚时光在这小巷子里倒转回去。

 

另一家是宝华路上的宝华面馆,去西关上下九游玩的,大都从步行街可以走到这里,这条路上值得去试的还有几家别的餐饮。

宝华面馆名气很大,名气大但没影响到出品品质,这一点让我赞赏。

宝华的汤底虾籽用得足料,你喝汤到最后,还能看到满满的虾籽。汤鲜之外,他们家的云吞出名的是鲜虾的,大个头,饱满有弹性的虾肉,咬一口顿觉满足。

另外,桌子上瓶子里装的酸萝卜味道极佳,估计会让你忍不住多来几勺。

------------------------------

本文转载自:好食记 作者:郎麟

该文章共2页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