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麻辣烫」三个字可能早在民国就已经出现,但在当时它并不是一种小吃,而是用来形容川菜特色的一组并列的形容词。
▲1960 年,第二商业部饮食业管理局编撰的《中国名菜谱》中,要求把水煮肉片做出川味「麻辣烫」的特点
它甚至有其引申意义,用于描述带有「川辣味」的事物。
直到 80 年代后期,「麻辣烫」也没有完全摆脱其形容词意味。1987 年由张新泉作词、谷建芬作曲的《火锅姑娘》,仍以「麻辣烫」代指重庆火锅的特色。
▲《火锅姑娘》部分歌词
而麻辣烫正式成为一种小吃,也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火锅的欲望。
尽管在今天,有不少人把「吃下水」的火锅看成下等人的饮食,但直到 90 年代中期,「吃火锅」也还是一件奢侈的消费。当时,经营火锅的都是厅堂几百平米的饭店,装修豪华,一桌坐十人以上,人均消费大约是普通市民小半月的工资。
▲创建于 1982 年的重庆小天鹅火锅,90 年代初在成都开设分店
80 年代末或 90 年代初,作为简化廉价版的火锅,小吃麻辣烫出现在了四川各城市的街头。贩卖它的多为流动摊贩,在城管不会干预的地段,撑起活动桌椅就能开业,所有的涮煮都交由小贩操作,荤菜素菜都穿上竹签计价。
▲川渝之外,贵州也在同一时期流行相同的麻辣烫
如此一来,场地、锅底和点菜的成本都减至最小,花上一两元便能满足口舌之欲。由于靠这么几串食物难以吃饱,麻辣烫摊子又推出了苕粉作为主食,点几个串串,加一碗粉,要就着火锅味道吃饱,并不比其他小吃来得贵。
90 年代中期,四川麻辣烫迎来了它的极盛时期,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小镇都有一片街道在集中卖麻辣烫。虽然每家麻辣烫的口味差别并不明显,也都各自拥有了一星期会光顾两到三回的熟客。
这些生意蓬勃向上的商家恐怕很难料到,他们的辉煌竟如此短暂。
四川没得麻辣烫
90 年代末,各行各业的门槛都被打破,也包括火锅的经营模式,「小火锅」出现了。
与以往卖火锅的饭店相比,小火锅多为个体户经营,店面小得多,装修也极为简单,往往只有六七张小方桌,一桌坐四个人就正好,每份菜的分量也相应削减。靠着从每一个细节省钱的做法,再加上激烈的竞争摊薄了利润,火锅也变成了工薪阶层周末聚餐的常规选项。
▲电影《爱情麻辣烫》里吃的就是这种小火锅
此后不过两年,点菜式的小火锅又被自助式的「15 元餐」「10 元餐」取代,虽说锅底、油碟都另外算钱,火锅业的省钱空间还是被榨到了极限。不少店家甚至不指望靠火锅本身盈利,而是从酒水销售里抽成。
------------------------------
本文转载自:大象公会
该文章共3页
创意茄子菜品-大妈扒全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糖醋脆皮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酸茄子肉片,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烧椒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肉丁焗茄墩,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蟠龙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凉拌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煎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干锅焖仔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锦绣茄包,茄子怎么吃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泡椒鸡杂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酸菜肉丝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肥肠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排骨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牛肉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杂酱面臊子制作方法
大厨教做家常菜-豆花嫩牛肉
大厨教做家常菜-吊锅泥鳅(火巴泥鳅)
大厨教做家常菜-韭香猪肝
大厨教做家常菜-特色蛋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