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和兰州拉面相伴左右的沙县小吃一路向“高富帅”狂奔

2019年01月18日 转载自:那一座城 作者:那城的城君

第2页(共4页):和兰州拉面相伴左右的沙县小吃一路向“高富帅”狂奔[2]

沙县,真的是一个县,

属于福建的三明市,

自古是闽西北商品集散地。

据说当地小吃多达240种,

常年能吃上的也有47种,

随便一条小吃街,

足够逼死选择困难症吃货。

80年代末,县城搞“旧城改造”,

老房被拆,新楼待建,

许多家庭缺钱盖新房。

这时候,消失多年的“标会”,

一夜间冒出来一大堆。

这种民间集资机构,

等钱用的,可以借,

有闲钱的,可收息。

冲着标会的高额利息,

不少沙县人借钱入标,

说是投资,不如说是赌博。

1990年,

沙县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

——崩会。

借钱入会的人们,

背上了几十万的债务,

不跑路就活不下去。

邓世奇是这些“负翁”里的一个。

逃跑前他有三个孩子、

两间铺和一份高薪。

 

跑出去干什么?

他听说,可以做小吃,

于是,他在包袱里塞上了鸳鸯锅、木槌,

这些做沙县小吃的必需工具。

邓世奇和太太坐火车,

逃到邻近的厦门。

在一个历史没有记录的日子,

他们在路边支个摊,摆块小黑板,

一个“沙县小吃”就开张了。

夫妻俩从家乡常见的小吃里,

挑了做法备料简单3样来卖,

分别是拌面、扁肉和茶叶蛋。

没想到,非常受欢迎,

每天卖出四五百碗扁肉,

一天赚的钱,

比老家农民一个月还多。

短短五年,邓世奇还上了债。

邓世奇和其他躲债人,

是沙县最早的一批创业者。

赚到钱的沙县人,返回家乡,

还债的还债,盖房的盖房。

在种地的沙县乡亲看来,

“开小吃店”约等于“先富起来”。

以前,沙县人对孩子说,

如果你们不会读书,

就回家种田。

如今,沙县人会说,

沙县城里的标语。李晶 摄

------------------------------

本文转载自:那一座城 作者:那城的城君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