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西贝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西贝品牌最根本性的问题 一篇文章读懂“西贝”

2018年01月02日 转载自互联网

第2页(共2页):西贝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西贝品牌最根本性的问题 一篇文章读懂“西贝”[2]

  2、低价战略,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货


  低价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战略?是有可能的。低价要想成立,就必须要解决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货的问题。刚刚举了一个案例叫小米,小米的成功就是低价战略。如果一千多的智能手机不能解决低价不掉价的问题,它就不存在。小米的参与感、粉丝营销等各种手法,最终都是在解决低价而不掉价的问题。


  在中国的餐饮界,有一个品牌也成功的将低价作为战略,叫外婆家。外婆家是典型的低价战略,他是通过环境的超值溢价实现它的低价战略。当然外婆家的问题也很大,虽然它解决了让低价不掉价,但没有从根上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外婆家是谁?去外婆家吃什么?虽然他们搞了一个我家就在西湖边,但这个解决不了问题。


  大店都转死了,为什么西贝转型成功了?


  西贝的小店开出来,业内有很多人参观,大家很惊讶,万万没想到一个传统的大店会转成这样一个小店,跨度如此之大。完全是两个人,以前是一个陕北来的大叔,现在变成了城市里时髦的白领。这是怎么完成的?当然是一步一步探索来的。


  首先是位置上的变化。以前都是三环以外开大店,坚决不到城里去。现在都是在城市的核心商圈,未来大店就不开了。


  业态完成了巨大的转变。之前我们称之为西北特色,现在是休闲餐厅。过去去西贝是猎奇心,现在去是想享受,觉得那个地方还挺酷的。这样就从一个小众的东西成了主流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它的顾客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它的顾客不再是大爷大妈了,现在小店的主流人群是城市白领。其实一个品牌最终的状态是什么呢?大家不用纠结,到店里去看就好了。一个品牌的外化,最终就是你顾客的状态,如果你的顾客都是土豪,那你就是个土豪品牌,如果你的顾客都是小白领,那你就是个年轻品牌。


  西贝完成了这样一个重大的转型。


  第一,反装修,用剧场的观念打造餐厅。


  在中国的餐饮界,店面装修已经到了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地步。在装修上无止境的尝试是为了提高环境的溢价能力,但这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吗?


  我们认为装修是属于上一代的理念,未来的理念是用剧场的观念来打造餐厅,因为装修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这样打下去没有意义,新一代的餐厅必然是剧场的观念。剧场是什么?是小剧场,舞台、灯光、美术,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把故事讲好,观众是沉浸在里面的,观众是演出的一部分。


  装修是一个静态的,是一个冰冷的东西,但剧场是一个互动的东西,是一个有主角有故事的地方。西贝的主角就叫大厨,而所有的顾客也要参与其中。用剧场观念打造出来的餐厅是什么状态?有人的时候非常生动和热烈,没有人的时候很普通。用装修的观念打造出来的餐厅是什么概念呢?没有人的时候叹为观止、美伦美奂,有人的时候觉得就那么回事。所以,在装修上没有必要那样,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第二,反明档,价值可视化。


  明档做了好几十年,各种明档都出现过吧。为什么明档不能解决问题呢?因为谁都可以做明档。我们不能只用明档,而是要价值可视化,就是顾客买你的理由,你得让顾客看得到,要不断地在你的剧场里放大和增强这个信号。


  要想胜出,就得明明白白说,我是谁和为什么买我,并且在剧场里呈现出来,这是剧目的高潮和核心环节,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得到,所有人都欣赏,这就成功了。西贝这个剧场里主要演员是大厨,还有一个配角就是莜面妹,每天上演美食剧。今年我的一个客户说要干明档,我说没有用,因为那是上个时代的东西。


  另外,要有焦点。剧场一定是有焦点的,剧场不可能好几个地方同时表演。为什么要有焦点呢?这就是为什么爱看电影的原因,为什么电影好看?因为它是剪辑出来的,永远有焦点,没有别的干扰因素。做餐厅也一样,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焦点,炉鱼找到了硕大无比的炉子,但仅仅是让你看,高级的状态是不仅能看,还能参与,还能互动。


  第三,反端庄,不端不装有点二。


  过去看,所有餐饮企业在设计环境的时候,都试图用环境去欺负人。过去我们都试图用环境来征服别人,用环境来压迫别人,让别人觉得他可真厉害,这是过去式。


  为什么?互联网带来最大的特征是每一个人真实的连接在一起,把以前自上而下的给打破了,每一个人都被放大了。现在的80后、90后生下来就是连在一起的,生下来就要表达,生下来就要参与,生下来就要开放,要平等,要互动。


  你做餐饮还想搞一个高大上的压迫你,肯定不行。所以,我们要知道未来的消费者要的是什么,不能再端着了,也别装了,把自己打开跟消费者互动起来。


  贾总老说要有点二,这个二就是要有趣味,要好玩儿,要有特点,不然80后、90后会抛弃你的。我说的品牌的状态跟客人的状态是直接对等的,如果我们的餐厅里永远是老头老太太吃饭,就会被80后、90后认为是过气的品牌。这就是西贝一直在探索的,终于完成了比较大的转变。


  西贝品牌的三级跳


  大家都感觉,西贝的品牌近几年变化特别大,好像一下就人尽皆知了,回过头来看,这得益于西贝这几年传播上的一些打法,这个被营销界称为西贝品牌的三级跳,就是2012年的黄馍馍,2013年的联合国,和今年刚做完的张爷爷挂面的事情。


  营销界为什么这么认可这几年的大事件营销呢?因为通过这几次营销活动,西贝的品牌一年一个台阶,很多以前不喜欢的人喜欢了,很多以前不来的人来了。


  《舌尖》营销:走了黄老汉,来了张爷爷


  2012年和2014年都是做《舌尖》营销,《舌尖》营销被营销界定义为中国最成功的事件营销之一。到现在为止黄馍馍就卖了3000万个,空心挂面是预计今年销售一个亿,到昨天的统计数字,已经是卖出了5600多万元,全年一个亿是没有问题的。


  《舌尖》是全世界电视史上没有过的事情,一个以美食为主的片子火成那个样子,能量非常大。现在传播实在是太难做了,信息太多了,土豪也太多了。很多企业家都感叹,大把的钱撒下去连个水花儿都见不着。所以,我们做传播必须学会借力,学会打太极,四两拨千斤,学会用杠杆,找个支点,地球都能撬起来。


  西贝的这几次事件营销之所以都能有巨大的影响力,原理就在于借力。2012年和2014年,两季《舌尖》,西贝一次都没落下。


  西贝一直在说“用最笨的方法做菜”,“好原料、笨工艺”。但顾客对此的认知并不清晰。《舌尖》是什么呢?整个舌尖播完,沉淀在观众心里的,就是用最天然的原料,最传统的工艺,用心呈现出来的美食,以及在此背后的乡土人情。我们找到了黄老汉,找到了张爷爷。然后跟西贝的品牌进行对接,西贝“天然原料、传统工艺的西北菜”的认知瞬间就被激活了,大家突然明白了,西贝原来是这样的一家餐厅啊。


  明白了这个原理之后,都可以炒冷饭。我们的合作客户旺顺阁,他们的鱼头泡饼是正儿八经上了《舌尖1》,有一集就是在他们家后厨拍摄的,但是《舌尖1》播出的时候,他们没有用起来。我们介入后,在《舌尖2》播出之前,我们就做好了策划,借力《舌尖2》的热播做了一系列的营销推广,今年他们的增长率在40%以上,都出乎我们的意料。


  走进联合国:搞定潘基文,意味着什么?


  再说说联合国的事情,2013年贾总决定改回西贝莜面村,品牌要跟消费者沟通,这时候最大的问题是,大家不知道莜面是什么。莜面其实是燕麦面,怎么让消费者收得到?过去常规的做法是教育,用各种方法跟你说莜面好,现在用一个什么样的力量把它激发出来呢?


  这时候来了一个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的活动。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看来,这又是一次四两拨千斤的好机会。为什么?因为联合国这三个字能量巨大。联合国在美国可能不算什么,但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它是领导机构,是全世界的领导机构,是最权威和最高大的机构。比起《舌尖》来,这个能量更大更稳定,一定要拿来用。


  莜面是联合国认可的美食,这就意味莜面好啊,不用教育大家就都知道了。我们的专业上,管这个叫作信任状。信任状是可以长期使用的,天天都可以挂在那里,顾客看到了就相信你好,应该买你。


  但是联合国怎么让大家看到呢?仅仅“联合国”这三个字力量还是有点小。所以,就需要搞定潘基文。只有潘基文这张脸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联合国。有了潘基文就够了吗?还是不够,我们做传播会有一个加持的概念,这个能量已经有了,你再加持一下。美国主流媒体有没有能量?有,能量太大了,因为中国都信美国的媒体,美国的媒体在全世界都有能量,好,美国主流媒体的加持。最后大家会看到,西贝走进联合国这个事情登上美国三大主流媒体。


  所以我们去美国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了,接下来的都很简单,都是有准备之战。


  品牌之道:真心对人好,真的能做到


  为什么西贝这几次的营销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呢?背后的原理,我称之为社会心理学的洞察,做营销一定要研究这个。弄明白了这个,你就会明白热销意味着什么,你就会明白稀缺意味着什么,你就会明白权威意味着什么,甚至你能体会到制服具有制伏的力量,这都是非常根本性的东西,它是人类基因里就有的力量。


  最简单的,热销,热销就是从众,为什么从众这么厉害?那是因为人类在洞穴时代就知道大家在一起才安全。把根本的道理搞明白了之后,一给就有,关键是要掌握这套方法,掌握这套理念,而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和理念做品牌了,那样做是做不出来的。


  “早醒三天快活三年”,趁着大家都还不太明白,你要赶紧弄明白,赶紧在消费者的大脑里注册。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有经验,其实我们经常去吃的餐馆就那么几个,你要做的就是要进入到那个名单里,并且让越来越多的人的名单里有你。那个名单里没有你,那你的生意得多么辛苦。要做这件事情不要傻干,企业有多大都不够大,要学会聪明的做事情,要获取外部的能量,去接通消费者大脑当中的本能和常识,这样才有可能在这个信息纷繁、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说到最后,刚才讲的这些其实都只是品牌的术,是具体的方法和路径,而并非品牌的道。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品牌的常道是什么呢?道德经里说“水几近于道”,水为什么接近于道呢?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些年一路做下来,我理解的品牌的常道、大道、恒久之道,就是水之道,就是真心对人好,真的能做到。西贝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发心动念真的对人好,然后又真的去做到,这样的企业就无往而不胜。

  文/樊娟

------------------------------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

该文章共2页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