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而喜茶正是在3月疫情的平台期完成的C轮融资,由高瓴资本、Coatue Management联合领投,投后估值约160亿元。
能够活过疫情,且被资本高度认可的餐饮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
餐饮第一股海底捞,发布了损失惨重的半年报后,迅速迎来一波30%以上的大涨,并在今天(10月8日)创出62.65港元的历史新高。
营收、净利下降,股价却逆势上涨,源自海底捞的业务创新和新店拓展。
首先就是发展火锅外卖。
上半年,海底捞外卖收入为4.09亿元,同比增长123.6%,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从1.6%增长到4.2%。但海底捞一直以来以服务见长,外卖正好将海底捞的服务优势过滤得一干二净。如何将外卖与服务绑定呢?
这就是第二点,进军团餐市场。
海底捞的外卖火锅团餐,可以根据需求定制特色服务,如变脸师、捞面师、美甲师以及音乐、舞蹈等服务。海底捞还成立了策划小组,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从而覆盖更多客群,价格方案也更加灵活。
此外,针对疫情期间家庭用餐需求激增,海底捞还在APP上推出卖菜服务,像半成品菜“开饭了”系列中包括12道菜、4种汤,消费者简单加热即可食用。
此外,海底捞还推出平价快餐子品牌,用低价打动人心。先是在北京推出中式浇头面品牌“十八汆”,主打9.9元一碗炸酱面、10元一杯水果茶,很受上班族的喜爱;又在成都开出“捞派有面儿”面馆,均价8元,好吃不贵。
▲十八汆
结果上半年,海底捞还新开了173家门店,加上在线业务飙升,给了资本市场看好海底捞的信心。
疫情期间,中小餐饮企业难关难渡,却给了大型餐饮企业逆市扩张的机会。
西贝也推出了“弓长张”快餐子品牌,主打“33道下饭菜”,用平价、快捷、下饭吸引顾客。
呷哺呷哺,一是定位高端的子品牌“凑凑”逆势上涨,上半年营收5.93亿,同比增长21.3%;二是采用“火锅+茶憩”的复合创新,借助高毛利的茶饮提高坪效;三是拓展调味品赛道,让呷哺的火锅酱料成为家庭火锅的必备单品。
疫情之下,连家乐福都开始“不务正业”,主打起“在超市里吃饭”的“商超+餐饮”新模式。
疫情让人们习惯于在家做饭,导致传统餐厅客流减少的同时,也让超市客流增多,家乐福因此看到了餐饮的新机遇:既然可以逛超市买菜、买半成品、买简单速食,为何不索性在超市吃饭呢?
于是6月16日,家乐福的第一家餐厅“MR.福”在上海古北店开了张。
▲MR.福 图源:家乐福中国官微
这本是盒马鲜生的新玩法,但家乐福现在也玩得飞起。
即便疫情放大了马太效应,但也不是所有巨头都能逆市而起,比如活了156年的老字号全聚德,突然就不香了。
2020上半年,全聚德亏了近1.5亿,将前两年的净利润亏了个精光;经营活动现金流也是-1亿元以上。为补充流动资金,全聚德只好趁国家优惠政策,免缴缓缴社保、医保、公积金及部分税款,再申请房租减免、临时性岗位补贴等政府补贴,千方百计续命。
全聚德素有“鸭要好,人要能,话要甜”的九字规。但鸭子虽好,却越卖越贵;大厅、包厢还分别要收10%、15%的服务费,所谓的服务并没有获得用户认可。直到大家厌烦甚至不再光顾之后,全聚德才在今年7月下调部分菜品价格,取消服务费。
这样一个简单的减法,能不能得到年轻人的认可,还不得而知。但在资本市场上,股价连跌4年的全聚德,却是实实在在地早就不受待见了。
餐饮行业进入门槛低,加之传统餐饮企业往往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难以标准化、投资难退出……以至于长期以来,并不受资本青睐。
但餐饮的头部企业、新跑出的黑马,却都在主动规避上述弊病。
由此反推,什么样的餐饮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认可、产生创富神话?
首先,标准化程度越高,赛道上限也就越高。
难以标准化,会导致企业必须依赖有经验的大厨,难以迅速复制扩张。
比如,全聚德就曾研发专门烤鸭电子烤炉,希望把大厨们积累的经验转化成固定的参数去控制,实现烤鸭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但消费者认为,这样的烤鸭不正宗、缺味道、少内涵,最终只能作罢。
顾客认可肯德基、麦当劳的标准化,却不认可全聚德的标准化。这成为中餐不可避免的悖论。
但火锅恰恰是一个完美的反例,没有食客讲究大厨刀工、火候,而更看重食材的质量稳定、标准统一。正是在火锅赛道,跑出了市值超3200亿港币的海底捞。
第二,供应链越成熟,越容易规模化扩张。
资本是追求规模扩张的,只有成熟的供应链,才能支撑快速的规模化。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表示:“我们最强的地方,其实是供应链……我不敢说全世界最好,但绝对全世界一流。”
这话并非自吹自擂,支撑海底捞帝国的供应链,包括颐海国际(火锅底料供应)、蜀海供应链(菜品采购、中央厨房、仓储物流等)、蜀韵东方等八大系统。其中,仅颐海国际,就是一家市值超千亿的港股上市公司。
更多的品牌也因此深耕供应链,将其变成构建品牌的壁垒。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呷哺自建养羊基地;为保证独家口味,喜茶从种植源头开始,从茶叶生长、采摘、拼配等多个环节来定制满足自身标准的好茶。
头部品牌在带动整个供应链发展之时,不仅给供应链企业带来了创富机会,自己更收获了微笑曲线最右端的高额利润。
这让供应链企业本身,也成为了投资风口。上半年,锅圈食汇、望家欢、乐禾食品、莲菜网等供应链企业,获得了数千万、数亿不等的投资;主打食材B2B的望家欢,甚至拿到了高达6亿元的B轮,成为上半年餐饮领域的融资冠军。
中国每年4万亿的餐饮市场,仅供应链成本就占到40%,这近2万亿的赛道,一定会跑出更多千亿级供应链企业。
第三,数字化程度越高,资本才更容易看懂。
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普及,餐饮业不规范、不透明、不被投资人看好的情形,正在成为过去式。
从不透明到数字化,中国餐饮企业实现飞速跨越。大中型企业自不必说,哪怕是街边小店、苍蝇馆子,只要接入美团、饿了么,开通移动支付,至少在销售端、收银端沉淀的数据就足够清晰透明。
当然,餐饮企业数字化不限于此,交易、管理、核算、决策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数字化。
依靠数字化,喜茶才能打破地域局限,从一家三四线城市的奶茶小店,变成估值上百亿的行业黑马。
数字化、标准化背后,也令餐饮业的竞争,开始失去边界。
比如A股上市的广州酒家,几乎成了一家“餐饮+食品”的双主业公司。上半年,其营收9.7亿元,食品业务营收就7.85亿元,占比高达80%。广州酒家“餐饮立品牌,食品创规模”的战略,正是利用标准化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扩张。
吃的边界也在模糊,且不会局限于特定场景。
人们可以在逛盒马时吃海鲜,逛超市时点奶茶、尝小吃,逛宜家时心心念念其热狗和冰淇淋……
▲宜家美食
这样的跨界消费之下,全聚德就显得没有存在感,甚至连海底捞也都不再酷。
在年轻人心中,酷与不酷或许就在一念之间。国人“百口难调”,但顾客对好味道、好服务、好体验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变过。
谁能在这个餐饮造富的大时代获胜?短期来看,是标准化程度更高、打造爆品能力更强的公司;长期来看,也许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吃透“吃”的本质的企业,才能活得更好。
参考资料:
1、《海底捞们的10元店来了》虎嗅 敲敲格
2、《投餐饮投怕了的资本们又回来了》餐饮老版内参 戴丽芬、李海
3、《29岁,喜茶创始人身家40亿》投资界 周佳丽
4、《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中国饭店协会 新华网
------------------------------
本文转载自:华商韬略 陈俊一
该文章共2页
创意茄子菜品-大妈扒全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糖醋脆皮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酸茄子肉片,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烧椒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肉丁焗茄墩,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蟠龙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凉拌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煎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干锅焖仔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锦绣茄包,茄子怎么吃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泡椒鸡杂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酸菜肉丝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肥肠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排骨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牛肉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杂酱面臊子制作方法
大厨教做家常菜-豆花嫩牛肉
大厨教做家常菜-吊锅泥鳅(火巴泥鳅)
大厨教做家常菜-韭香猪肝
大厨教做家常菜-特色蛋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