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修罗场 :日本米其林餐厅学徒的职人之路

2018年02月04日 转载自:VICE 作者:事儿

第3页(共4页):修罗场 :日本米其林餐厅学徒的职人之路[3]

怎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米其林厨师,其实并没有定论。在日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而投身于料理世界。京都一间名叫 “よねむら” 的创意怀石餐厅,非常欢迎零经验的新人进来工作。其中一位学徒宫坂 (化名) 的经历颇为曲折 :他大学专业是经济学,毕业后成为国家公务员,然后又去东芝工作,接下来的剧情就与毛姆的小说 《月亮与六便士》 如出一辙。宫坂此时已经30多岁,最终受不了料理对内心的召唤,辞职后重新从学徒开始学起。在如今这个选择多样化也更为自由的时代,辞职去旅行、去间隔年早已不是新鲜事,但为了某种坚定却遥远的理想而改变当下稳定的生活,把自己投入一场未知的冒险之中,依旧令人敬佩。

在很多上一辈人看来,学厨是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之际的无奈选择,厨师学校相当于二流的技术学校,只为习得一技之长混口饭吃。东京米其林二星法餐厅 L'Effervescence 的主厨生江史伸的经历推翻了这种认知 :他是毕业于庆应大学法学部的高材生,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北大。拿到法律学位后不久,立刻前往北海道洞爷湖的 Michel Bras Toya 学艺,并打定了毕生要与料理为伴的主意。

创意餐厅よねむら的山椒饭


这些米其林厨师不再是厨房里热火朝天的劳动者,他们会与食客面对面,呈上自己的料理、介绍对美食的理念,餐厅就是他们的作品,可任意挥洒才华。随着2016年9月上海米其林红色指南正式发布,中国大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米其林餐厅,众多以吃货自居的年轻人所追逐的明星,也从歌手、演员逐渐转移到名厨上面。 

但通往 “料理明星” 的路却并不好走,有人捏了一辈子寿司,有人炸过数不清的天妇罗,也有人跟从50多位师傅学厨,更多的,是在默默无闻里日益精进手艺的料理人。名利是一把双刃剑,任何艺术都是充满孤寂的。用小山裕久的话说,学习料理的过程,“就是在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中找到自我磨练的题目。” 耐得住这份寂寞,才能最终让食材展现美味的璀璨瞬间。

下拉浏览日本米其林修罗场:  

菊乃井刺身

山玄茶早春刺身拼盘

金枪鱼大腹

琵琶湖产幼香鱼天妇罗


奈良三星和やまむら的八寸

米其林三星吉泉的八寸

米其林三星餐厅千花


------------------------------

本文转载自:VICE 作者:事儿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