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切鸡鸡骨带血,到底安不安全?
虽然“广式白切鸡”讲究“不过熟、皮脆肉滑”,骨中还带有一点血丝为正宗,但这种“有血性”的白切鸡,到底安不安全?
营养师郭医师分析,这样的吃法并不安全,其一是可能会有细菌、病毒污染,其二是可能带来感染食源性疾病。她表示,很多人都会拿白切鸡和西餐里的牛扒对比,但事实上,与人们所追求的七分熟带有血丝的牛排有所不同,牛肉里通常是不带细菌的,但鸡肉(鸭肉、鹅肉)包括骨头和蛋,都是可能携带细菌的,最常见就有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等。沙门氏菌对于年轻人威胁不大,但对老人和小孩是比较危险的,临床上因此而患疾的案例不胜枚举。
从非典时期开始,到2014年的H5N1,再到如今的新冠肺炎,政府都会在这种非常时期有针对性地将白切鸡等一系列冷食列入“不推荐”名单,就是因为没熟透的鸡肉确实有携带该病毒的机会。据目前临床实验表明,新冠病毒确实可以存在于生鲜、没有熟透、或者加热(100℃以上)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半生熟”鸡肉当中。因此吃带血的白切鸡是有风险的,虽然感染致病菌的概率并不高,但这种风险完全不必要且可避免,建议尽量煮熟煮透为妙。
假以时日,白切鸡会不会归来?
鉴于目前的防疫需求,白切鸡被打入“冷宫”,并不稀奇,但问题是,它会不会归来?
事实上,从非典到新冠,白切鸡已经不止第一次处于风口浪尖:自2015年1月1日开始,广东正式实施的《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后,鸡已经不再现宰现做,因此“广式白切鸡”的骨头已很少见血。可以说,白切鸡早已不是原来的白切鸡了。不过从白切鸡多次被打入“冷宫”后又多次被重新回召的经历来看,白切鸡这张广东最“世俗的名片”,迟早会归来。
“广式白切鸡”的骨头已很少见血
莲香楼主厨蔡艺强认为,白切鸡没有本质上与食品安全相悖的地方,只是存在一种潜在的卫生风险,加上白切鸡作为粤菜的代表之作,如果它不回归餐桌,大众是不愿意的。而就目前来看,其实很多经营餐饮的企业早已经改良了白切鸡的做法,以鸡腿骨不冒血丝为标准,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的风险问题。反倒是“冒血丝”的做法,在家庭烹饪里还更常见。因此,作为餐饮人,他们肯定会坚持在战胜疫情之前,不卖、少卖“冷食”;而在战胜疫情之后,我们会做更好、更安全的白切鸡来为它“正名”。
延伸阅读
除了白切鸡,这些“冷食”也要进“冷宫”
在目前的紧要关头,吃“广式白切鸡”确实有风险。而这些同样属于“冷食”的食品,也得值得注意。
首先,是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消费提醒中提到的“寿司”。众所周知,寿司一般由醋饭和配料组成,其中配料部分可以是生的,也可以是熟的,或者腌过的。而针对目前卫生安全的情况,被列为不安全因素的就是“生配料”:鱼生、虾生等部分。由此也能衍生出来的信息就是,除了寿司之外,其实“刺身”等料理,也属于当前不推荐食用的“冷食”之一。
寿司中的鱼生、虾生是目前不安全因素
其次是消费提醒中提到的“鸡蛋类炒制菜品”。作为与鸡肉能携带细菌、病毒的原理一样,由于人们在炒鸡蛋时有喜好“溏心蛋”的情况,也就是不熟透的鸡蛋黄,同样被视作不推荐食物对待。由此可知,诸如荷包蛋、黄埔蛋等,也是暂时被打入“冷宫”之中了。
溏心蛋也被视为当前不推荐的食物之一
而除此之外,对于“冷食”的定义,据《关于食品经营许可的实施细则》,还包括凉拌蔬菜、水果拼盘、烧卤熟肉等。其中如潮菜的“打冷”“鱼饭”“冻鱼”等都属于“冷食”,而值得注意还有“烧卤熟肉”,在食品安全的定义中,它也是属于半生熟烹调过程,如“卤水”“烤肉串”“冷盘”等,通通属于“冷食”!
------------------------------
本文转载自:美食导报V 冯睿峻
该文章共2页
创意茄子菜品-大妈扒全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糖醋脆皮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酸茄子肉片,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烧椒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肉丁焗茄墩,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蟠龙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凉拌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煎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干锅焖仔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锦绣茄包,茄子怎么吃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泡椒鸡杂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酸菜肉丝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肥肠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排骨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牛肉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杂酱面臊子制作方法
大厨教做家常菜-豆花嫩牛肉
大厨教做家常菜-吊锅泥鳅(火巴泥鳅)
大厨教做家常菜-韭香猪肝
大厨教做家常菜-特色蛋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