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四种采购方法利弊谈

2018年01月04日 转载自互联网

餐饮企业的的日常经营消耗主要集中在菜品的原材料上,那么如何有效的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呢?餐饮企业的采购成本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30%-50%,由此可见,采购成本的控制应该成为餐饮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我们来看一些餐饮企业为了控制采购成本所采用的一些采购方法。

1.归类采购

归类采购,即将属于同一类的食品原料、调味品等,向同一个供货单位购买。这样,每次只需向供货单位开出一张订单,接收一次送货,处理一张发票,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但是采购的部分原料质量往往不是最好的。

2.竞争报价采购

竞争报价采购是厨房把握烹饪原料采购主动权的有效方法,适用于采购次数频繁,需要每天进货的食品原料。采购厨房里绝大部分鲜活原料的采购业务,多属于此种性质。采购人员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情况下,根据购货量,通知多家供应商,并提出价格要求,使供应商之间展开价格竞争,然后比较购买。在食品原料买方市场前提下,利用此方式,有利于选择可靠的供货渠道,从而获得较为经济的烹饪原料。但是此方法在烹饪原料紧缺,或高质量的原料供应不足的时候,会失去意义。

3.成本加价采购

当某种烹饪原料的价格涨落变化较大,或很难确定其合适价格时,通常采用成本加价法采购。此处的成本指批发商、零售商等供货单位的原料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供货单位和采购单位双方都无法判断市场的价格动向,于是便采用此法成交。即在供货单位购入原料所花的成本上,酌加一定百分比,作为供货单位的合理利润。如刚上市的螃蟹、野菜等,价格起伏较大,即可在供应商收购价格的基础上,加价10%左右,作为厨房的买入价。

这种方法减少了供货单位因价格骤然下降带来的亏损风险;对采购单位来说,加价的百分比一般比较小,因而也比较有利。但是采用此法很难确切掌握供货单位的原料真实成本,所以使用此方法的次数不可能过多。

4.无选择采购

厨房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采购的某种原料在市场上奇缺,或者仅有一家单位供货,或者为了制作一个菜肴必须尽快得到某些原料,不论对方如何索价,都要及时购进。在这种情况下,厨房往往采用无选择采购的方法,即连同订货单开出空白支票,由供货单位填写。使用此种方法,往往使厨房对该原料成本失去控制。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通常在决定购货之前,总得要进行一番讨价还价。

------------------------------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