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90后厨师转行做面塑:10年研制出三代配方 面塑作品手指可随意弯折

2020年09月22日 转载自: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在济南的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有不少手艺人,其中有一位做面塑的年轻人,刚刚30岁,却被称为“面塑艺术家”,他就是梁长乐。

很多人知道梁长乐是因为2016年的一部微电影《把乐带回家》,在微电影中,他制作了一套合家欢的面塑和一个六小龄童的齐天大圣。而那个齐天大圣已经被六小龄童收藏起来。

梁长乐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5岁时他和爸爸去护城河边玩,就被路边手艺人做的面人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看过就买了面人回家,梁长乐却让爸爸买了一块面。戳扁揉圆,变化万千,找到捏面乐趣的梁长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是用食用面粉捏面人,如何能不干裂、少变质是个难题。初中的时候他就研制出了第一代面人用面,“第一代配方那时候刚做出来作品,有时候捏完之后用不了多久,作品会开裂”。

虽然是爱好,但他和家人都没想将这件事作为职业。毕业后,梁长乐成为了一名厨师。直到上海的一家酒店对他抛出了橄榄枝——在酒店大堂做面塑表演。完成一个面塑需经历揉面、调色、扎骨架、做四肢、做衣服、刷颜色、晾干、固定等步骤。既然以此为生,梁长乐知道非美术类专业科班出身的自己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提升。“只能多看书和视频资料,然后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研究,这些人物动态的不同,衣服和纹路的呈现是不同的。”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他的作品越来越丰富。他常以历史典故和戏曲中的人物及故事为题材,作品大的可以达到六七十厘米,小的仅有几毫米,甚至可以放到半个核桃壳中。

在上海,他收获了更多机会、客源以及知名度,也研制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配方,“现在可以去随意的去弯折,就算冬天这个面塑也是有韧性的,包括手指最细的地方也可以弯折,更利于长途的运输和摆放。”

如今,梁长乐回到家乡济南开起了面塑工作室,也做儿童和成人的面塑培训,他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面塑喜欢面塑,也希望让这门手艺能传承下去。”

闪电新闻记者 刘馨桐 崔竞文报道

------------------------------

本文转载自:闪电新闻
https://new.qq.com/omn/20200922/20200922A0KI7O00.html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