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传承85年老味道,被米其林大力推荐,这才是上海生煎该有的样子

2018年12月22日 转载自:吖咪厨房研究所

皮松,

肉紧。

大壶春  

在上海滩,

有一样东西一定要吃,

那就是生煎包子。

不对,是生煎馒头!

不管有馅没馅,

上海人都称作馒头,

肉包叫肉馒头,

菜包叫菜馒头。

就连小笼包,

早在20年前,

也都是小笼馒头。

生煎馒头的巅峰,

不在用筷子夹开面皮的瞬间,

而是在油锅里膨胀的时刻。

那滋啦滋啦的欢闹声,

让多少食客伸长了脖子。

师傅麻利地把锅盖一掀,

结实圆润的生煎馒头

挤挤攘攘地蒸腾着热气,

一大锅足足有一百个!

这就是大壶春每天的景象。

大家拿着小票排着队,

在一片香气中,

等待自己的那份生煎馒头。

这家老字号创始于1932年,

已经有85年的历史了。

经历了风风雨雨,

却依然是上海人心中,

地道的味道。

正宗的上海生煎,

当年还有一家“萝春阁”,

算是大壶春的前身,

可惜慢慢不见了踪影,

只有大壶春依然兴旺。

说到这家店的名字,

有一种说法是“大壸春”。

看出差别了吗?

壸(音“kǔn”)多了一横。

几十年下来,

大家将错就错,

干脆就成了“壶”。

店铺最困难的时候,

小得没地方烧汤。

吃着生煎总要喝点什么,

就拿一个大壶,

烧大麦茶给大家。

这么说来,

大壶春也并不全是

念错字的结果。

不论是最辉煌的年代,

还是最落魄的时光,

即便小杨生煎进入上海,

各大生煎流派争执不下,

大壶春却一直不慌不忙地,

做着传统的海派生煎。


------------------------------

本文转载自:吖咪厨房研究所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