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清明上河图》里藏着外卖小哥;皇帝也爱叫外卖。共享轿车要分暖凉款;送快递还有严格的审查。这些所谓的互联网新经济,其实都是古人玩剩的套路。
图片来自网络
宋朝的外卖连皇帝都爱吃
怎样可以不出门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呢?这个问题并不是近代解决的,宋朝时候的外卖行业已经非常发达了。
在《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够“活捉”到一名野生的汴京外卖小哥,端着两个食盒,刚从店家出来,不知往谁家送着外卖。
《清明上河图》中的“外卖小哥”
可见外卖在宋朝已经十分常见。
常见到什么程度呢?《东京梦华录》里面讲了,宋朝的白领、精英们跟现代人一样,下了班也懒得自己在家开火做饭,索性打包饭菜回家,或者点个外卖: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
宋朝食肆上的美食,简直可以单拎出来做一期“舌尖上的宋朝”。夏有“麻腐鸡皮、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儿、冰雪甘草汤、荔枝膏”等消夏凉品,冬有“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角子”这些热气腾腾的烤肉。
其中这“冰雪甘草汤”是用甘草、砂糖和清水熬成汤,然后再放凉,放凉以后再加进磨碎的冰块。口感清甜,伴着碎冰有点像糖水冰沙,光听听就觉得很消暑。宋孝宗就曾经贪凉吃多了冷饮,拉了好几天的肚子,吓坏了一群大臣。
冬天的“旋炙猪皮肉”,“旋”是切块,“炙”是烧烤,就是将猪皮肉放在炭火上烤,烤的滋滋冒油、猪皮微焦,一口下去,香脆酥嫩。
民间有这么多好吃的,就连在宫中吃着山珍海味的皇帝,都无法抵挡诱惑。宋孝宗赵昚就对民间外卖情有独钟。在隆兴年间的一次观灯节,入夜之后叫了夜市上的“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宵夜,送进宫来,吃过之后龙心大悦,小费给得很是大方:
“直一贯者,犒之二贯”。
太上皇赵构也很喜欢外卖。在宋孝宗来向他请安的时候,赵构特地点来了外卖,订单上有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嗯,看来赵昚爱外卖是有迹可循的,这不是妥妥的老吃货带着小吃货!
虽然那时没有手机,不能网上下订单,但是只消差人到饭馆点个菜,“逐时施行索唤”,店家自会送上门来,货到付款。
那时的外卖要怎么送呢?饭菜在外送途中凉了怎么办?宋朝解决问题也非常全面:温盘。温盘专门用于给食物保温,是一种厚底的盘子。上下两层瓷,上薄下厚,中间空心,在里面注入热水,盘子便可起保温作用。
跟温盘相比,现在用的一次性餐盒弱爆了!
这装着菜的温盘还得放进食盒里面,食盒形状与现在的保温饭盒很相似,以木制的居多,层层分装,以免菜肴串味。在各种古装电视剧里面,每逢“到大牢里送饭”的情节,一定会挎上一个这样的食盒。
送外卖这样的活谁来干?虽说上面《清明上河图》提到了外卖小哥,然而在当时,送外卖还不是一个职业,没有统一制服,也没有小电动车可以穿行大街小巷。于是店小二被开发出了新的技能:送外卖,而且无论多远,基本靠腿走。
店小二:除了招呼客人、倒茶、擦桌子、扫地,还要兼职送外卖,我要涨工资!
古代人也爱“拼车”
古人如果出门不想走路,有三个选择:马车、轿子和骑马。
普通老百姓家里,是买不起马和车的,那该怎么出行?于是“共享马车”出现了。
南唐后主李煜在《望江南·多少恨》里面写道: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形容金陵城内车马之多,大街上何等繁华喧闹。
这如龙入水的车马可不都是私家所有,而是民间商家租给平民百姓用的。其中一种长方形的马车名为“长车”,车顶有盖遮挡,车四周是帷幔遮挡,可以坐六个人。费用可以按租用的时辰算,也可以按租一天的价格算。
------------------------------
本文转载自:一饮一啄Video
该文章共2页
创意茄子菜品-大妈扒全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糖醋脆皮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酸茄子肉片,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烧椒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肉丁焗茄墩,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蟠龙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凉拌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煎茄子,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干锅焖仔茄,茄子怎么吃
创意茄子菜品-锦绣茄包,茄子怎么吃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泡椒鸡杂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酸菜肉丝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肥肠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排骨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牛肉面臊子制作方法
经典秘制面条臊子配方-杂酱面臊子制作方法
大厨教做家常菜-豆花嫩牛肉
大厨教做家常菜-吊锅泥鳅(火巴泥鳅)
大厨教做家常菜-韭香猪肝
大厨教做家常菜-特色蛋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