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扫荡路边摊、大排档,少了凉皮怎么行

2018年06月28日 转载自:乐鼠基地

这两天帝都的温度跟玩儿似的,前两天还短袖T恤,这两天就又回到羽绒棉服了,就问你服不服!

不过,就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春天来了,吃大排档的日子还会远吗?”虽然天气有点变化,但是吃货强大的心脏是不在乎多等几天的。

烧烤、麻小、花毛、啤酒在大排档、路边摊那里是必不可少,觥筹交错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来一份主食填饱肚子再好不过。此时,鼠小弟最喜欢的就是去隔壁的小摊,来一份凉皮,酸辣、爽滑、透凉带来的满足,感觉棒棒的。


凉皮的三生三世

相传凉皮诞生于陕西,别看地处西北,但是汉中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稻米的绝佳产地。天有不测风云,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汉中地区遭旱灾,稻米欠收,无法按时缴纳粮食抵税,这可是欺君之罪,老实巴交的农户们非常恐慌。

这是有位叫朱十三的农民想了一个办法,把大米加水用石磨磨成浆,再将米浆蒸熟,切成了条,称为米皮子当粮食交了上去,因为掺了水,体积和重量上也和丰收时差不多。秦始皇吃了这米皮子,赞赏有加,便要求汉中地区以后进贡米皮子,于是凉皮就诞生了。

这传说又是没能免俗地和皇帝产生了关联。虽说有些俗套,但《长安县志》和《留坝县志》中关于凉皮的传说最起码证明了秦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凉皮,计算一下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除了汉中地区之外,西北其他地界儿就没这么好的气候条件了,于是人们就参照着米皮子的做法,用小麦粉代替大米,竟也做出了口感相似的凉皮。而且制作凉皮时讲究“米要陈米,面要新面”才算最为地道,所以代代相传,各种凉皮应运而生。在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凉皮基本就是最受欢迎的小吃,无论春夏秋冬、早中午晚,吃凉皮基本已经融入了生活中,平常而重要。



傻傻分不清楚的凉皮

其实凉皮算是个总称,我们平时听到的米皮、酿皮、面皮之类的凉着吃的“皮”小吃都可以算是凉皮。

那这么多种“皮”都有啥关系呢?咱们慢慢说说。

大米为原料

有大米为原料做成的凉皮称为米皮。米皮一般选取当地产的籼米为原料,经过几个小时的浸泡、磨浆、煮制、蒸制而成厚度1毫米左右的薄皮,最后用一米长的铡刀切成5-6毫米的细条,蘸上辣子油拌上调料而成。筋、薄、细、穰,入味爽滑。

米皮中最出名的要数西安的秦镇米皮,素有“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的说法。

 


面粉为原料

用小麦粉为原料做成的凉皮一般称为面皮,由于一些发音的问题,西北其他一些地方,比如甘肃,也会把面做的凉皮称为酿皮。

------------------------------

本文转载自:乐鼠基地

该文章共3页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