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之家祝您有个愉快的体验!点任意处可关闭该提示

文章分类

厨艺精品课

折腾拉面25年,这次他差一点把自己折腾死

2018年03月21日 转载自互联网

为了聚焦,他把店里减到只剩菌菇拉面,连外行都觉得他要完蛋:顾客一点选择都没有,这不是自杀吗?

店面销售额急剧下降,员工不理解,股东撤股,连家里媳妇都强烈要求改回原来的拉面……

书接上回。

嗅到行业危机的李云超,觉得自己未来的路只有两个方向:

一是行业机会,必须做出一款没有添加剂的拉面,这是市场需求使然。

二是企业机会,做一款别人都没有的拉面,这是竞争需求使然。

方向有了,李云超先是去了有“拉面王国”之称的日本。

其实,日本拉面也是由中国流传过去的。在日本三大面(乌冬面、拉面、荞麦面)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传统面食。

1912年,在日本横滨中华街的广东或福建华侨,习惯以盐调味、以鸡骨或猪骨熬汤制作拉面。

日本人后来改以酱油调味,形成了日本拉面。

日本不出哲学家、不出思想家,但出文学家与艺术家。

因为这个“蕞尔小国”的民众做什么都喜欢“精以求益”。

饮食也是如此,拉面经过日本人不断地研究、改良与创新,已经从一碗简单的清汤面,发展成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的拉面王国。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更是催生出拉面名人、拉面博物馆和拉面电子游戏等。

后来,美国也对拉面和日本文化敞开怀抱,著名厨师大卫·张制作的16美元一碗的拉面,曾受到美国人疯狂追捧。

“起源于中国的拉面,怎么能让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人应该做出一碗更好的拉面。”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考察时,李云超也曾受日本拉面刺激。

他去日本,一是学“精以求益”的拉面工艺,落后了要承认,不能狂妄自大;

二是要做一款连日本都没有的拉面,希望有一天以博大精深的中国厨艺,与日本拉面同台竞技。

日本拉面尽管品类丰富,带着行业机会和企业机会两个方向去的李云超还是发现:百宴原来一款卖得很好的“菌香拉面”,在日本竟然没有企业做。

第一,连日本都没有的拉面,符合自己的企业机会战略。

第二,菌菇与李云超想做的更安全、更健康、不用拉面剂的行业机会战略十分契合。

熟知各类食材的他知道,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的菌菇,不仅与各种添加剂、化学药剂天然相克,而且口味鲜嫩,营养丰富。

这么好的东西之所以一直没有成为美食主流,不是东西不好,而是一方面原来生产和生活水平低,菌菇产量少,价格贵,吃不起;另一方面是烹饪技巧限制,一般人在家做不出好味道。

如今,菌菇日益普及,价格已为大家所接受;味道方面,虽然家庭不好制作,但对于餐饮很容易解决。

第三,除了以上两点,李云超通过对日本拉面发展进程的感知,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经常大鱼大肉的人们,对原来那种又油又腻的拉面的需求将不断下降。眼下的中国正好发展到这一阶段,一个想吃少肉少油,而且营养足够的拉面新市场正在形成。

“战略目标找到了!”兴奋的李云超立即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最好的面、最好的菌菇。

面,什么最好?

天然的!

他找到了没有任何添加剂,而且绝无残留的一加一天然面粉,并定制研发先进机器设备,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中央厨房,生产出不用拉面剂的拉面。

------------------------------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

该文章共2页

转载该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不同意转载或涉及版权、内容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以便可以立即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